罗贵波回忆:毛主席对李特说彭德怀三军团就在后面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浏览次数:54
罗贵波忆述,毛主席告知李特彭德怀三军团随后。1935年,红军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。途中,内部出现关乎长征命运的分歧:毛泽东主张北上,张国焘坚持南下,原因令人震惊。
1935年,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艰难会师。会师后,确定行动路线迫在眉睫。此时,毛泽东与张国焘在战略方向上出现了明显分歧。
毛泽东提议北上川陕,建新根据地,认为陕甘敌军薄弱,利于红军壮大。而张国焘坚持南下,主张革命低潮时应战略退却,避开敌军锋芒。
6月26日,两河口中共政治局会议争议加剧。周恩来提出北上建川陕根据地方针,张国焘则反对,主张红四方面军南下成都,双方争执激烈,气氛紧张。
会议激烈争论后决定,集中兵力统一指挥,分三路军北上。然而,张国焘无视决议,暗中拖延行动,散布谣言鼓动另立山头。
危急时刻,中央即刻召开紧急会议,决议撤离险境。然而,9月9日张国焘竟电令反行,此举无疑公然叛变,导致一场内乱,险些造成重大灾难。
此刻,红军大学教育长李特率人前来阻拦,与彭德怀发生冲突,场面顿显混乱。毛泽东亲自介入调解,以沉稳之态劝服李特:“
李特被一语道破心事,无言以对,遂率部分愿南下红四方面军离去。毛泽东巧妙化解红军内战危机,确保了北上方针的坚定执行。
1935年10月,历经重重困难,中央红军抵达陕北,翻开革命新篇章。与此同时,张国焘因错误决定南下四川,注定了其被党和军队淘汰的命运。
长久分歧几近瓦解红军内部。关键时刻,毛泽东挺身而出,凭借卓越智慧与冷静处理,成功阻止了悲剧的上演。
李特率众阻拦,局势僵持。双方对峙,流血冲突一触即发,令人揪心。红军内讧,实为资敌。一旦失控,万里长征将白费,革命前程尽毁。
毛主席沉着应对,明确指出:“他情理并施,耐心劝导李特。并透露三军团在后,暗示四方面军前锋已叛,这极大地动摇了李特的决心。”
李特终领悟错误,见毛主席措辞精准的解释,深感其智慧。随即与同伴迅速撤离。因此,一场潜在灾难得以避免,革命火种安然无恙。
红军持续北上,克服重重困难,抵达陕北。毛泽东在此重申领导,汇聚革命力量,奠定胜局。反观张国焘、陈昌浩等人,因决策失误被孤立,最终被开除党籍。
毛主席凭借英明判断和果断行动,使革命战线重归统一,成为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点,彰显了他卓越的领袖智慧。
正所谓英雄本色。面对危难,毛主席冷静筹划,力挽狂澜,拯救了革命事业。他沉稳睿智,一切难关在其智慧和决心下,皆烟消云散。
长征是残酷而伟大的征程,见证中共浴血奋战。毛泽东以其智慧和担当,成最大功臣,挺身而出,力挽狂澜,引领革命航船穿越迷雾,谱写民族英雄篇章,成为民族脊梁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